俗话说“龙生九子各有不同”,在植物的世界里亦是如此。看似相同的植物,若品种上略有差异,其用途可能就大相径庭。比如有一味中药,以“丑”为名,一物却呈二色,它宛如一位多面手,既能祛上焦之痰,又能利下焦之水,还可除中焦之虫,更能消滞通便。
这味中药材有个独特的特征——黑白两色。其中,黑色者偏重于清肺祛顽痰,白色者则更倾向于利肾行积水;另一个显著特点是,少用可利水,多用则能通便。它,便是牵牛子。
牵牛子在大部分农村地区都较为常见,甚至在绿化带中也能一睹其芳容。它的种仁有黑白之分,在典籍中分别以黑丑、白丑来命名。
从牵牛子的功用来看,现代可将其总结为十二个字:“泄水通便,消痰涤饮,驱虫攻积”。而就其实际应用而言,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。
一、牵牛子利水消肿
牵牛子可降可疏,既能通大便,又能利小便,能使多余的水液积聚得以化解,并随二便排出体外,特别适合用于水液积聚导致的肿、腹中余水等病症。
尽管牵牛子的逐水之力不及甘遂、大戟和芫花,但它仍属于逐水之物。《本草新编》中提到:“真正水邪,用牵牛子利之始效如响。”在《千金方》里,就有用牵牛子研磨成末服用的记载,适用于水液积聚有肿且症状较轻者;《儒门事亲》中还提到,可将其与木香同用。
对于四肢尤其是腿脚有肿的人来说,《普济方》中的方法颇为有效,即把炒牵牛子、姜半夏一起研磨后,用姜、枣汤冲服。水湿停聚久了,往往会形成本虚标实、虚实夹杂的复杂亚健康状态,此时用茯苓、猪苓、泽泻等平和的除湿之物,难以收到理想成效,因此可用牵牛子与滋补之物同用,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。
比如牵牛子、杜仲、肉桂、补骨脂的组合,就适合肾中不足而肿的人。此方法既能温肾化气、通阳祛浊,又可标本兼顾,疗效显著。
二、牵牛子祛痰定喘咳
水液积聚日久可成痰,痰也是水邪的一种表现形式。痰形成日久,会导致气机不顺,存于肺中则会阻碍肺气,使肺气升降不通畅,从而引发喘咳。
牵牛子具有降气、疏通之效,因而有祛痰之功。痰祛则气顺,肺气得以宣降,喘咳自然可定。《太平圣惠方》中记载,对于脏腑气实,心胸中壅闷,喘咳促急,同时伴有大肠气滞的情况,可用牵牛子、葶苈子、杏仁、陈皮配伍使用。
《御药院方》中提到,若因风邪上攻,出现痰实喘满而咳的症状,无论是风痰,还是常饮酒、茶日久而生的痰,或是食积、气滞而生的痰,且痰有苦味,因痰而手臂、肩背、胸膈俱痛,吐出的痰如核,黑色且腥臭,可用牵牛子、皂角、半夏、槟榔配伍。
三、牵牛子消积通便
从前面的益处不难看出,牵牛子对于寻常的痰多一般不轻易应用,多是针对特殊人群。而牵牛子虽能通便,也多用于属于“风秘”的人。
《本草纲目》中提到牵牛子“通大肠气秘风秘”,“风秘”的特点是大便不通畅的同时伴有晕眩、腹中胀的表现。正如《本草衍义》中的方法,可用牵牛子、桃仁打碎后和熟蜜混合着吃。
现代学者提出的一种方法应用广泛,且简单实用。对于习惯性大便不通秘结的人,可用牵牛子四粒,用透气的胶布贴在穴位上,四个穴位分别是上脘、中脘、下脘以及水分穴,时常用手指按压即可。
四、牵牛子驱虫
牵牛子能驱除肠内的虫积,并借助其通便的功用,使虫积排出体外。若是因虫积而腹中痛,可用牵牛子、槟榔、使君子同用。
前面提到过,黑白两色牵牛子的偏性略有不同,因此在使用时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。另外,关于牵牛子的用量,《本草发挥》首先提出“少则动大便,多则下水”。从牵牛子的功用来看,用得少能通便去积,有利于清除胃肠的有害积滞;量大则能利水逐饮,适合于肿、水积的人。但一般来说,牵牛子用3至6克足矣,不可多用。因为牵牛子也是一种有毒之物,在合理炮制、配伍、适量使用的情况下,虽然可以消除毒性,但过多使用则会使毒性显现。
根据牵牛子的特点,准妈妈在怀孕期间是不能使用的。此外,牵牛子绝不可与巴豆或者巴豆霜一起用,这是古人积累的宝贵经验。
牵牛子虽有黑白两种,大体功用相同,但“龙生九子各有不同”,使用时用白牵牛还是黑牵牛,其中的学问颇大,切莫混为一谈。
富明证券-十大配资公司-配资操盘股票-配资网大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